人的壽命跟心率有一定的關系,通常來說,在正常范圍內,心率越慢,壽命越長,反之亦然。

一、心率多少屬于正常?
我們在中學教科書上學過,心率的正常范圍在每分鐘60-100次,但這也是因人而異的。理論上,人類的心率保持在60-100為正常范圍,但不能一概而論。例如對于一顆健康的心臟來說,該快的時候則快,該慢的時候則慢。
1、心臟跳動什么時候該快?
比如我們在剛運動完以后,全身血液增加,此時心臟需要加速工作,因此跳動得比平時更快,有時候甚至會跳到140次/分鐘,年輕人在劇烈運動后甚至會飆升到160-180次/分鐘。
2、什么時候心臟跳動該慢呢?
我們在進入睡眠狀態的時候,全身所需的血液減少了,這時候心臟也會減少它的工作量,心率就會隨之變慢,有的人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,心率保持在50左右都是正常的。但在我們的生活中,判斷心臟的心率,通常是看靜息心率。也就是我們在靜下來,清醒狀態下的心率。
二、心臟病患者在治療時該如何控制心率?
從一般情況來說,心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的理想靜息心率在60次左右,在這個范圍內并發癥的發作風險是最低的。對于心臟衰竭的患者來說,理想靜息心率也應該保持在60次左右。
溫馨提示:重點說一下高血壓患者,如果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超過了80次/分鐘,就需要盡快進行降心率的治療了,只有盡早控制心率,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。